为深化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认知,搭建校社协同育人平台,2025年11月4日线上网赌门户网站
周少贤副教授带领202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前往北京市房山区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开场,周少贤老师代表学院对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及东风街道的接待表示感谢,她提到,实践教学是社工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期待同学们在交流中沉淀经验、链接理论与实践。随后,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所长陈克雨与东风街道张主任共同牵头,为师生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实务分享。



一、机构深耕:从志愿团队到多元服务体系
参访首站,陈克雨所长介绍了机构的发展脉络: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成立于2018年,是房山区民政局审批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配套有爱心志愿者团队(2017年成立,现有注册志愿者476人、服务时长超8.5万小时)及文化传媒公司,形成了“志愿+社工+文化服务”的多元布局。
尤为特别的是,机构部分工作人员由曾受帮扶的服务对象转型而来——这一“助人自助、反哺社会”的模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社会工作“赋能个体、激活社会”的专业价值。


二、项目实践:从需求出发,于行动中沉淀经验
在实务项目分享环节,团队通过视频展示了多个品牌项目的实践成果:从2020年聚焦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干预项目,到2025年针对困境儿童的关爱计划、面向春蕾女童的安全成长项目,这些项目让同学们清晰看到“需求定位—资源整合—专业介入”的实务逻辑,更体会到社工服务“精准对接群体需求、联动多方资源落地”的核心思路。

三、个案赋能:细微处见专业温度
分享中,团队展示的帮扶个案实例(如青少年成长支持、亲子关系修复等),让同学们近距离触摸到社工服务的“温度”——每一个案例里的沟通技巧、介入策略,都让理论知识有了更具象的实践载体。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机构团队展开提问交流,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厘清了“专业方法如何适配不同服务场景”、“资源链接如何高效落地”等困惑,为后续专业学习积累了鲜活的实践参考。

实践尾声,周少贤老师作总结分享,她从“服务的专业性”、“社工实务的扎实性”、“资源链接的落地性”三个维度,肯定了德润十方团队“踏踏实实为服务对象办实事”的实务初心,并鼓励同学们将本次实践教学的感悟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陈克雨所长与张主任也寄语同学们,期待大家保持对社会工作的热爱,未来投身行业、传递专业温度。
本次实践教学让师生深刻体会到社工实务的温度与深度。学生们直观感受到 “助人自助” 的社工价值在实践中的具象化,对社工的专业方法、资源联动、信任建立等实务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缓解了部分学生对社工职业的迷茫,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同时,事务所独立运营的模式、资源联动的智慧,以及在青少年与家庭服务中的创新实践,为学院社工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

图文:蒋倬婷
编辑:张天帅
审核:周少贤